建筑物遭受火灾之后,除查明起火原因外,还必须对结构构件的损伤范围和程度进行详细检查、调研和分析,以便确定其继续使用的安全性和可能性,并且作为制定修复加固方案的主要依据。受火损伤的构件因混凝土和钢筋强度可能降低,因此构件试验时变形和裂缝发展较快。
已有民用建筑结构的检测鉴定工作主要包含偶然作用类、施工质量类、合同纠纷类等几类工程问题。
1、施工质量类
我国建筑市场由于建设人员水平参差不齐,监管力度不足,导致建筑质量存在较多问题。常见的施工质量类问题包含材料质量不达标、偷工减料、施工初始损伤等。如果新建的房屋建筑存在质量问题,需要进行安全质量鉴定方可进行使用。
2、合同纠纷类
如今因房屋建造所引发的民事纠纷不断,房屋安全鉴定能够对房屋的破损程度和原因进行鉴定,可以为**的裁定提供事实依据,维护了**的公正。
3、偶然作用类
既有房屋建筑结构在使用过程中无时无刻不在经受着外界环境的各种考验,比如火灾、爆炸、地震等。经受过偶然作用的民用建筑结构都应当根据实际破坏情况展开安全鉴定工作,以评价其破损等级,经过可靠的技术鉴定后方可决定其是否能继续使用或加固后继续使用。
楼梯间加固根据有关资料对汶川地震中砌体结构楼梯间的震损分析,可知楼梯间平面不规则、楼梯间墙体约束拉结措施不足等是导致砌体结构楼梯间在地震中严重破坏的主要原因。对于楼梯间在两端的单面走廊砌体校舍,楼梯间山墙宜采用双面板墙或双面钢筋网砂浆面层加固,另一侧楼梯间采用单面板墙或双面钢筋网砂浆面层加固,当山墙装修完好时,也可在山墙内侧采用单面板墙加固;对于在砌体校舍中部的楼梯间,可在楼梯间外侧加单面板墙,或采用双面钢筋网砂浆面层加固楼梯间墙体,条件许可时也可采用双面板墙加固。
(1)抽样检测法。对砌体进行切割和取芯从而对样本进行检测的方法叫做抽样检测法。切割法需要通过切割下砌体上的一部分试件,因其体积庞大,会存在较大的搬运过程的扰动,使得检测试验结果存在较大的离散性,并且在人力、财力方面有大量的耗费。由此,一般只在庞大砌体工程质量事故中才会用到。对于取芯法,则是从墙体中取出砌体的芯样,然后要做抗压和抗剪试验,其中会有较大的砌体扰动,并且往往会出现不一致的试验结果;
房屋抗震检测流程大致是以下几点:
1、收集房屋的地质勘察报告、竣工图和工程验收文件等原始资料。
2、检查和记录房屋基础、结构的损坏部位、范围和程度。
3、调查分析房屋结构的特点、结构布置,复核房屋抗震承载力。
4、房屋结构材料力学性能的房屋检测项目需要根据结构承载力验算。
5、房屋应按《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95,可以采取相应的逐级鉴定方法,进行抗震能力分析。
6、现有房屋整体抗震能力的评定。不符合抗震基本要求的房屋,按有关技术提出抗震加固措施。
房屋建筑物的使用范围较广,一旦存在隐患出现问题,对人民带来的伤害是不可估量的。这些事故对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威胁较大。所以房屋**过了规定的使用年限之后,一定要将房屋安全问题重视起来,积极的对房屋进行安全鉴定。但现如今这个社会,大多数人不会意识到房屋安全的重要性,只单方面重视建设施工的问题,而不重视后期检测修护的问题。
微观结构法。通过对不同材料的微观结构进行声、波、射线等的传播,来判定材料的强度,这就是对砌体砂浆强度检测的微观结构法,又分为应力波法和超声波法。两种检测法都存在检测结果缺陷,应力波法对砌体砂浆的低强和高强的检测精度不高,对于影响因素较多的超声波法也存在测试结果不理想的问题。
抗震加固设计原则
①**采用增强结构整体抗震性能的方案;
②改善构件的受力状况(如框架结构经加固后宜尽量消除强梁弱柱不利于抗震的受力状态);
③加固或新增构件的布置宜使加固后结构质量和刚度分布较均匀、对称;
④加强抗震薄弱部位的抗震构造措施;
⑤新增构件和原有构件之间应有可靠连接;
⑥新增的抗震墙、柱等竖向构件应有可靠的基础;
⑦女儿墙等易倒塌伤人的非结构构件不符合鉴定要求时,宜拆除或拆矮。